毛泽东诞辰_毛泽东游泳趣闻:在中南海游泳池商讨军国大事

野史趣闻  点击:   2019-01-07

  摘要:  三年困难时期,高级干部的经济生活状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中级干部、低级干部及平常百姓的状况了。想到这些,我无法忘记毛主席在游泳池同周总理讨论有关“代食品”的生产问题。

  对着几张旧照片和尘封已久的资料,我似乎又回到那个令人兴奋的年代。如今,虽然毛主席、周总理、少奇同志、彭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活动片段,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作为一名曾在那里为他们服务过的老同志,每当念及那些往事,我总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终于有了可以游泳的游泳池了”

  1954年,由中央建工部城市建筑设计院建造的中南海游泳池,分露天、室内两个。就泳池而言,池墙系采用乳白色瓷砖贴面,顶部有专设水槽,以攀扶休息和保护水质;池底均选白色马赛克,其间嵌有6条黑色道线;入水扶梯设在深水区,是纯铜制成的,池内游一圈距离,长度为100多米;岸上池边通道,是红色缸砖铺就的,既防滑安全,又美观大方,两边还有简易跳台各一座。无疑,在当时这是比较高级的游泳池。

  中央警卫团一大队驻地救护值班干部告诉我,当建筑图纸报送上来时,毛主席先是高兴地说:“终于有了可以游泳的游泳池了。”此前在玉泉山也修建过室内游泳池。因为太小,不能游,毛主席故有此感。但他很快又沉默起来,特别是看了图纸上的配套设施后,自语道:“会不会超过预算?”未等来人回答,他便明确交代:“超过的话,就用我的稿费。”毛主席如此动情表态,我们是不难理解的:首先他本人确实爱水善游,同时他也想到中央其他高级干部的需要,甚至还想到机关工作人员的需要。

  “我这条美人鱼,也过于粗壮了嘛,美从何来?!”

  每到夏季来临,在规定开放时间内,来中南海游泳池游泳的人很多,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家住附近的孩子,平均每天都在150人上下。其中,年轻人和初学者居多,每到此刻,每个人总是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和同伴玩得痛快,玩得过瘾。实际上,一个绿荫环抱、开阔宽敞、水蓝天高、干净漂亮的游泳池,的确是理想中的暂时性避暑消夏胜地。更何况水温始终能保持在38.5℃这个点上,不高不低,十分理想。而且离家或办公地又近,花钱也少(每人每次1角),还有相应的救护保障。如果渴了,有凉开水喝;累了,可以养神晒太阳。离开前还能痛痛快快地冲个热水澡。处在这般美好的环境里,能不心情愉悦,得到放松吗?尤其是那些此前未到过游泳池也不会游泳的人,只要几天认真学下来,便能掌握要领,像鸭子似的在水里自由扑腾了。警卫局文化教员曾这样感叹过:“此刻,我们是在天上人间,美哉,美哉!”当然,中央首长是不会如此浪漫的。通常情况下,他们要等到下午2时30分群众都离去后,才会过来。然而,有一次在全无通知的情况下,毛主席于中午对外开放时段突然到来。他一出场,大家立刻抬头仰望,很快,靠边的靠边,站着的站着,不少人竟然指点说笑,鼓掌欢迎起来。毛主席见此,自然高兴,当即表示也要下水。没过多久,在随行卫士及救护人员陪同下,缓缓张开双臂,以他最为擅长的侧身仰泳,划开水面,张弛有度,不失力道,自由自在地游着。间歇中,他还边踩水,边向大家微笑示好。个别胆大的孩子,故意游到近处,大声呼叫:“毛主席好!”聚集在浅水区观望的同志,则被毛主席自然优美的泳姿深深地吸引着,几乎忘掉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更有趣的是,看过内部外国电影的人,借题发挥,称颂首长侧身仰游时,像“美人鱼”,转到踩水时,又像在表演“水上芭蕾”。后来,当老人家得知这番议论时,不无幽默地对答:“我这条美人鱼,也过于粗壮了嘛,美从何来?!”

 中南海游泳池内商讨军国大事

  195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一连开了近两个月的扩大会,全体会议和大会发言都在怀仁堂举行。这是一次并不那么轻松的军事会议。我在中南海游泳池做现场服务工作时,听到毛主席和彭老总谈及会议的一些情况。

  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三次到中南海游泳池向毛主席汇报军委扩大会议进展情况和所反映的问题。彭德怀概括汇报了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以往根据地时期所形成的分散领导的局面,逐渐变成现在的统一集中的指挥体系;由单一兵种发展为诸兵种合成军队,将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对军官的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并实行军衔制和对有功人员颁发勋章的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大转变的过程。同时,提出自己有一段时间在朝鲜指挥作战,但回国后发现部队中出现了“技术作用第一”、“政治和人的作用第二”,只讲军官的个人指挥能力,忽视“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伸手要级别,争着要荣誉,有了就高兴,没有就丧气等偏向、错误。他对这些问题没有引起自己足够重视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而自责。

  毛主席点头说道:责任有一点,认识到了就好。你我都是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全国胜利后,美国人又逼我们同他打,而且是大打。没有办法,打就打吧,结果怎么样?我看也不过如此。所以人家笑我们“是一群打出来的人”。说得对,以打求生存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今后还要走下去。哪有人不犯错误的。早在西柏坡的时候,中央已明确指出,要接受大转变的考验。可事情多,来得快,很多人跟不上,是可以理解的。别的不论,就拿部队为例,当时陆续转入生产建设的集体编制,有30多个师,加上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总人数多达500余万。这些数字后面,有多多少少的组织领导工作、宣传教育工作要做。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土包子”、“洋包子”,还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武器!还要处理好人与技术、人与武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军事正规化大事。如果只看重他是元帅,你是将军,我是大校、大尉、少尉等等,岂不太可笑了吗?!所谓军事正规化,其实就是: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制度、统一训练和统一纪律,以及为具体实施“五统一”的若干条例、条令。因此,我建议:你在会上,要在批评中注意肯定和保护,要少怪下边,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领导机关,这样事情就好办了。但对空军修建机场,过多占用耕地,拆迁民房和海军有人擅自出海捕鱼的事,要立规矩,向干部、战士讲清楚。耕地和鱼,是当地农民、渔民的饭碗,哪有人民军队去争夺群众饭碗的道理!

  1960年至1962年,毛主席数次或集体或个别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到游泳池,就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研究讨论如何解决农业减产,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上,陈云力主控制城镇人口过快增长,把压下来的人力充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吃饭问题;刘少奇坚决赞同干部要带头艰苦朴素,减少工资,限额供应副食品问题;周恩来则全力组织粮食进口,特别关注从苏联远东口岸尽快进口一大批小麦,从而及时缓解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粮食供应紧缺的压力问题;而毛主席考虑更多的是农业生产管理体制。他用美国、苏联大农业带动大工业的例子说:没有大农业,就没有大工业。大农业的标志,是全面机械化。实现机械化的前提,是不受制约连成一片的土地。我们搞集体所有制,就是要把土地不受制约地连在一起,为实现机械化做准备。后来形成文件和作出具体措施的有:《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从苏联进口的面粉也很快得到兑现。虽然麸皮较多,黏性太大,质量差些,但能卖给中国,就很不错了。而对行政17级以上干部的减薪和副食品限量供应,都规定得相当明确。最紧张的时候,除了毛主席自律不吃猪肉外,包括少奇同志本人在内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每人每天只能供应2两猪肉。部级干部不足1两。另外,每月多供应2斤黄豆、2条普通前门牌香烟。好酒没有,要想再多一点,只能到自由市场去采购。但价格昂贵,除了特别需要,谁也不会去买。我所以对这些记得很清楚,是因为曾帮中南海总特灶的管理员填写过“首长副食用量登记表”。

  三年困难时期,高级干部的经济生活状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中级干部、低级干部及平常百姓的状况了。想到这些,我无法忘记毛主席在游泳池同周总理讨论有关“代食品”的生产问题。所谓“代食品”就是某种野菜、野草、野果的茎根皮或别的可以单独或混杂在粮食里吃的东西。毛主席、周总理认为“代食品”在民间早有流传,目前的问题是要告诉各级干部,不要在那里坐等要粮。任何困难,靠“坐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自己动手,上下动手。两个“动手”搞“代食品”,就能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缓解“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力量,他们有知识,可能办法会更多一些,成效也会更好一些。

  果然,不出毛主席和周总理所料,几个星期后,中国科学院一个植物类的研究所,用“代食品”制作了一盒“点心”,大约有1公斤,送来向毛主席报喜。“点心”多数像饼干,比较硬,也有比较软的,数量很少,可能是为了区分口感,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结果。两种“点心”均有书面说明。当毛主席来到时,我连茶带“礼品”一起送上,同时报告了接收经过。毛主席很高兴,吩咐立即打开,我迅速照办,同时选了几块放在江西景德镇特制的一个小花盘内。毛主席一边慢慢地品尝,一边笑着问我:“想吃吧,盒子里的通通拿去,告诉他们,味道不错,好吃,谢谢做‘代食品’的同志们。”我没有多说,只是异常兴奋地应了一声“好”,拿起盒子就离开了。东西自然是不能一人独享的,要分给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所有工作人员,还要留两块转交“总特灶”的行家——田树宾老师傅鉴定。

  “代食品”一经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的重视,群众很快就吃起来了,什么榆树叶、杨树花、芦苇根、白薯藤、苦苦菜等等,凡是无毒的,能吃的,都在饭碗里出现了。连中央警卫局也组织专人,在汪东兴居住的南楼隔出几间办公室,装上灯,培养“小球藻”,掺在玉米面里,以增加热量、提高营养成分为目的,防止因虚弱而引起的“腹肿”或“肝损伤”。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国家能够保持大局稳定,民心不乱,是靠干部带头、政府和群众同心合力奋斗的结果。

  首长就是首长,言传身教不一样

  放下党务、政务,毛主席也会自我调整,“忙里偷闲”享受一下轻松时刻。他最爱坐在阳光室的单人沙发上,拿着放大镜看书,一看,少则个把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累了闭上眼睛,打个盹。倘若能熟睡较长时间,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这是在没有服用安眠药的情况下自然入睡的,质量高,效果好。醒来后,头脑不眩、不胀、不痛,全身轻松愉快,是他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的时候。他的那句“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的名言,实在是太正确、太亲切了。一次毛主席散步的时候,悠闲好奇地来到我的电话值班室。没有说话,用手一指,推开了直达他办公处的中门。不料门道内有副班长张和基在午睡,他见了,当即站住,将门轻轻关上,迅速转身,对护士长吴旭君摇摇手,小声说道:“有人睡觉,不要吵醒他,我们从别处走。”这一幕,来得突然,变化又快,令我激动不已。身为领袖,如此尊重人,体恤下属!事后,我向吴旭君作自我检讨,而吴则笑道:“检讨什么,首长就是这样,他还高兴地对我说‘刚才没有吵醒人家,多好!’真是多走了路,还得意洋洋。”

  提起毛笔练字及和女儿李讷定期聊天,也是毛主席自我放松的愉快时刻。阳光室有一张写字桌,相搭配的是一把较大的靠背藤椅,专为毛主席写字准备的。毛主席在写字的时候,要求静而又静,别人是不能靠近的。每当他写满一张16开的纸,有的立刻大笔涂掉,有的放进抽屉里。日子长了,通知秘书处理。但没有他的发话,别人是不会动的。不过,我在打扫卫生、整理笔墨纸砚时,也喜欢欣赏一下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草体字,可惜有90%不认识,就是能认识的,也连贯不起来,只有极个别的例外,如:“五月农家忙,打豆好时光”;“人怕出名,猪怕壮”。

  李讷那时还在大学念书。有相当一段时间,每周六的傍晚她必然会来游泳池看望爸爸。我替她开门时,她会叫我“叔叔”,举止谦让,询问说话有礼貌,着装简朴。有时,多少也能听到他们天伦之乐的笑声和学校内流传的小道消息,我能觉察出他们父女间关系十分融洽。李讷是很敬重孝顺父亲的,每次会见和聊天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之后便回菊香书屋休息,第二天下午返校。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又由于江青的原因,卷入了一些敏感的政治争论之中,从此就难得相见了。

  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国际政坛聚焦于中美关系如何破冰的问题上。如此重要的时刻,毛主席病重,经周总理亲自指挥,医务人员大力抢救,老人家终于转危为安。为了毛主席尽快康复,周总理在游泳池多次召开工作人员会议,对做好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有序忙碌的医护治疗和可靠的后勤保障一直持续到元旦前。1972年新年那天,周总理专程来游泳池看望毛主席。在值班室,他再次强调环境安全、室内卫生、空气流通、温度调控、护理值班等几项重要事宜后宣布:“过年了,我请客,和你们一起吃过年饭——饺子。”大家笑了笑答道:“总理请客,只吃饺子?!”周总理加重语气说:“对!就吃饺子,但是我以政治局的名义请你们吃饺子!”谁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大家辛勤的工作被周总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何尝不想好好犒赏大家的付出。但毛主席还在艰难的康复阶段,又要面临接踵而至的中美关系考验,怎么能在此时讲吃讲喝呢!首长能在关键时刻作出“褒奖不过分,鼓励再坚持”的明智决定。工作人员在周总理的言传身教中,也尽其所能,恪尽职守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中南海游泳池虽比不上勤政殿、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等真正的外事接待场所,但因毛主席在此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作过长谈;接见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会见过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多国政府首脑、民间人士,从而声名大振。中南海游泳池也因其特殊的历史经历,独特的历史作用,脱离一般意义上的游泳池的范畴,记录了新中国历史大潮中的一串串晶莹的浪花。


本文来源:http://m.fmlsw.com/ys/14592/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毛泽东颂歌|毛泽东送大葱给斯大林是何原因
下一篇:【随唐演义】演义趣闻:宋太祖竟问陈抟老祖大宋国运如何?
Copyright 飞马历史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